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三区三中心建设
服务农谷战略 凸现农机担当——市农机局南方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广中心建设情况
发布时间:2016-09-25 16:54:56

 

按照市委市政府“三区三中心”建设的总体部署,市农机局将南方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广中心建设路径细化为“两区一中心”。即以京山轻机为龙头的农业机械装备研发制造产业区,生态高效的农机化推广示范区,功能多样的农业机械装备展示中心。围绕我市农机化事业创“全国一流”奋斗目标,着力打造南方农业机械装备研发制造推广中心。
 一、主要成效
(一)研发体系显现新动向。依托陈学庚院士专家团队,开展了以玉米、棉花、马铃薯为主的南方旱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发展能够组装、调解、适应多种作物生产要求的轻简化农业机械。与中国农科院、南京农机化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荆楚理工学院、农机院士工作站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加强联系、对接合作,研发适用南方农业生产的机械,并将成果在荆门转化。成功与湖北工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湖北工业大学在京山设立农机研发、鉴定和培训基地,将在两年内建成全省最大的农机研发实验室、国家级高水平农机鉴定试验站和全省最大的农机技术技能培训中心,9月1日,湖北省农业机械鉴定站京山基地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京山举行。为我市乃至全省农机工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研发支撑。基本形成了产业+学校+研究所+企业的研发体系。
(二)装备制造取得新突破。我市现有农机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5家,固定资产总额达5.5亿元,年工业总产值达5.6亿元。今年新增农机制造企业2 家,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实现产值4000万元。一是企业广东超能已在京山投产生产40-260马力拖拉机,规划占地面积350亩,主要建设总装生产线、驾驶室生产线、油漆生产线、检测生产线、外壳钣金生产线、底盘生产线等14个品目,计划建设年产2万台套农业装备,目前已生产300台套。项目分二期建设,其中,第一期主要生产40-260马力拖拉机及零配件;第二期主要生产水稻插秧机、收割机等耕作、播种、植保、收获方面的作业机械。二是河南豪丰正在抓紧建设,已投入固定资产近亿元。目前,湖北万德农业装备有限公司、上海卡得城仕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农机零配件生产制造企业,先后与京山超能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洽谈合作事宜。目前,有4家企业意向在荆门投资,其中成都恒德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与掇刀区政府签订投资5亿元合同。
 (三)农机推广取得新进展。为加快高性能机械及技术在我市率先推广,我局分别与农业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湖北省农业机械总公司达成合作备忘录。目前,我市农机装备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农机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一大批高性能先进机械得到推广,农机总动力达到468万千瓦,完成全年目标的100.6%。联合收割机新增1253台(套),比去年同期增长8.2%;水稻插秧机新增2369台(套),比去年同期增长15%,占全年目标的200.8%。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升,机械耕整率98%;机插秧182万亩,完成全年目标的93%,机插率66%;油菜机收131.4万亩,机收水平85%,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小麦机收198万亩,机收水平98%,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无人机作业面积首次突破 15万亩。京山县荣获全国首批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今年全市争取国家购机补贴资金1.28万元,比去年增加2800万元。目前已完成补贴资金8500万元,补贴各类农机7500台(套),受益农户7200户,带动农户投入农机化资金2亿元;组织了近1200台收割机赴云南、四川、河南、山东等地收割油菜、小麦、大麦,仅夏季外出作业机手车平收入近2万元。农用飞机开展飞播造林、芦苇灭虫、航拍航测、科研作业时间近600小时,作业面积达80万亩。
(四)中心建设初具规模。为加快建成区域性农业机械装备展示和交易中心,我们主要依托两个规模企业加以推进建设。一是依托东宝鄂中循环产业城对城区个体经销网点进行连锁化、标准化改造,推动农机流通企业优化重组,逐步形成区域性农机展示中心、交易中心、配送中心、维修中心和培训中心。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提升农机流通业的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二是依托东宝鄂中循环产业城建设区域农机报废更新中心,依法从事农机回收拆解业务,提高回收拆解水平。完善二手农机、农机报废与回收等相关机制,引导农机企业、专业市场开展农机租赁和二手农机经营。鼓励农机产品升级更新,推广应用安全、节能、环保型农机,加快淘汰老旧及高耗能农机。三是依托凯跃农机博览城等市场主体,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等多种方式,在掇刀区建设荆门中国农谷凯跃农机博览城项目。按“一馆一区五中心”模式,包括中国农谷农耕文化馆、配套综合服务区、市场展示交易中心、维修检测报解服务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培训中心等综合体。建设集销售、配送、培训、维修、展示于一体的荆门乃至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专业农机大市场。目前“三通一平”已经完成,厂房正在抓紧建设。
 二、主要做法
(一)围绕战略抓规划
我们把推进南方农业机械装备研发制造推广中心建设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农机化主要工作,始终把规划当作中心的引领,为把规划编制好,我们一方面组建推进专班。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主动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形成高效工作推动机制积极对接国家、省、市发展战略,分类策划政策支持、金融支持、市场化运作项目,建立南方农业机械装备研发制造推广中心项目库;另一方面细化建设规划。搞好规划编制,细化发展目标,落实工作任务,构建上下联动、多方协作、合理推进工作责任机制,借助南京农机化研究所技术、信息优势,找准南方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广中心未来3年、5年、10年发展方向,并以项目作为支撑,便于规划落地实施。由荆门市农机局策划包装一批国家政策支持类、市场运作类项目,提出项目策划清单,并附项目简介;请农业部南京设计院对所策划包装的项目进行删、改、增,并列出修改清单。在此基础上,由南京农机化研究所对规划总体把关,完成规划细化工作。
(二)围绕增收抓推广
市农机局牢固树立农机推广是改进劳动工具,解放生产力,增加收入的理念,明确推广目的和意义,始终围绕增收抓推广。
1.跨区作业转移增收。为响应市委市政府大灾之年增收增效号召,千方百计想办法帮助农机手广辟增收渠道,把跨区作业作为增加机手收入的重要途径,我们加强与全国各地农机部门联系,签订作业合同,规范作业市场,保障外出机手权益。7月12日,在市委常委、副市长郑中华同志的见证下,黑龙江青龙山农场来荆签订二十万亩水稻跨区机收作业协议。全市组织1000台联合收割机赴黑龙江、辽宁等地跨区作业。9月26日,我们已召开全市赴东北跨区作业出征仪式,据测算,仅此一项,可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76元。
2.技术推广经营增收。围绕“三带五区”,开展板块带动,大力推广油菜精量机直播技术,建设沙洋五里、京山坪坝等地油菜机械直播万亩示范基地的同时,我们重点突破多经高效作物机械化瓶颈,开展了大蒜机械播种技术,今年柴湖大蒜播种面积比去年扩大了近2000亩,播种面积达2.6万亩,其关键因素就是推广了高效适用的机械播种技术。将在东宝区开展芹菜机械化分苗移栽技术试验,在沙洋马良开展棉花机收技术示范,在钟祥文集开展马铃薯等旱作物全程机械化推广。多经高效作物机械化的推广,有力支撑了农业结构调整。据测算,农机化新技术的应用,可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近58元。
3.争取项目政策增收。一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资金。在全省农机购置政策资金总量未增的情况下,全市农机部门加大对上争取工作力度,今年补贴资金达到1.28亿元,比上年增加2800万元,按照政策规定,资金全部补贴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相当于农民增收24元;二是深松整地作业试点项目。今年省农机局下达我市实施14万亩土地深松作业任务,项目资金达560万元,可通过土地深松,改善土壤条件,促进增产,同时通过项目,可调整种植结构,如沙洋县农机局依托土地深松项目,统一代耕、代种、代管,确保了3000亩的青储饲料玉米迅速种植,亩平可为农民带来近600元收入。深松整地项目已先后在沙洋、京山、屈家岭3个试点县区开展试点作业,示范推动效应十分明显。三是争取国家节能减排示范项目资金3640万元,用于补贴秸秆综合利用企业。上述项目,可有效为我市农民提供政策性增收。
4.秸秆利用转化增收。我们发挥农业机械在秸秆综合利用中的主力军作用,为夏收时节的油菜、小麦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一方面通过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改善土壤结构,增加肥力,达到增产增效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机械打捆,帮助合作社和农户收集秸秆,便于运输出售,变废为宝,增加农民收入。据测算,农机化新技术的应用,可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38元。
(三)围绕产业抓项目
为加快建成南方农机装备制造中心,我们主要开展三项活动:一是项目服务。助当地政府招商专班服务好广东超能已建项目和河南豪丰在建项目,加快京山农机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和屈家岭农机具制造与再制造产业基地建设步伐。协助京山县政府对生产出的上海牌拖拉机开展产品鉴定,争取下半年纳入全国购机补贴目录,开展跟踪式服务。此外我们还当好红娘,牵线搭桥,今年我们先后带领京山超能农业装备公司副总经理孙帮兵、副总经理张银和凯跃农机博览城周总前往南京农机化研究所考察,寻求项目合作。二是项目争取。重点对上开展七个项目争取工作,即:依托鄂中循环经济城争取国家发改委大数据中心项目,依托院士工作站向省农机局争取采棉机项目,向省农机局争取无人机作业标准项目,向省农机局争取疏菜等旱作物机械化作业标准项目,继续向国家发改委申报农航二期项目,向国家发改委申报2亿元项目融资项目,与东宝工业园联合建立无人机产业园项目。三是项目招商。通过组建招商专班,完善招商机制,编制招商地图和行动计划,强化招商培训等措施,开展招商基础性工作,着力提高干部职工招商引资的能力和水平。创新招商工作机制,创造性地拓展六大招商路径。即群众招商、专家招商、机构招商、以商招商、策划招商、线上招商,并明确每条路经,由一名分管领导负责,一个科室负责信息收集,加强联系,明确信息任务。截止目前,跟踪招商引资信息共57条,确定当前重点跟踪信息13条、中度跟踪信息8条、一般跟踪信息7条。已15次外出拜访相关企业负责人,先后接待了山东福田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规模农机企业的负责人,企业来荆实地考察20多批次40余人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机装备结构不优。大中型、高性能机械发展不快,低技术含量、低效率的农业机械还在大量应用,机具配套比不足1:2,机具利用率较低。除了配套机具缺乏,种植机械、粮食烘干机械、畜牧水产养殖等机械还显不足,装备数量与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2.农机创新能力不强。农机农艺融合的机制尚未建立,农机科技创新条件落后。一些作物品种和栽培模式制约机械化;农机作业能耗高、维修费用高,作业效率低、年利用率低,作业质量不稳定。信息化运用程度低,大数据平台建设才刚刚起步。
3.制造流通发展不快。农机工业企业的发展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实际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全市12家农机生产企业,工业总产值仅3亿元,规模小、设备陈旧、产品档次低、同质化严重,竞争力不强。农机流通企业小,散乱差的经销商还大量存在,实力强的经销商仅占小部分,不能满足农机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四、下一步发展路径及建议
下一步,我们将对标战略,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努力,对照市委市政府下达我局的各项重点工作任务,抢时间,赶进度,以“抢拼严实”的工作状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强力推进“两区一中心”建设,着力在以下几项重点工作上下功夫。
一是在落实“一所一校一公司”战略合作上下功夫。加强与南京农机化研究所、湖北工业大学的对接和联系,拟于10月中下旬邀请农业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所长陈巧敏来荆考察,进一步推进合作事宜。加强与省农农机公司的跟踪和联系,落实双方达成的合作备忘录内容,从成果转化、项目落地、试验示范上加强合作。
二是在推进“一争一联一落地”项目建设上下功夫。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抓好第二批农机购置补贴和报废更新政策实施工作和深松整地技术试点工作;跟踪服务包联企业河南豪丰在建项目,促其早日建成投产,服务好京山超能产品上目录工作;服务签约项目成都恒德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利用农业废弃物日产18万方生物天然气循环利用项目》。
三是在做好“一杆一补一跨区”推广服务上下功夫。抓好秋季水稻秸秆利用工作,服务督办好11家典型示范项目,确保完成建设任务;补齐全面全程、网络平台短板,抓好万亩油菜、小麦机械直播示范基地和棉花、玉米、马铃薯、大豆、花生、芹菜等旱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力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7%;加快农机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依托湖北省农业机械总公司已成功申报农业部“农业公共设施一体化湖北农机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将荆门鄂中循环经济城农机大数据智能服务平台作为重要分中心实施该项目,共建区域性农机大数据平台,实现省农业机械总公司四大板块业务融合互联网、物联网在荆门地区取得突破;做大做强跨区作业品牌,建好跨区作业组织构架,加强规范化管理,增加机手收入,做到大灾之年不减收。